当年,她凭借一首《忐忑》火遍全国,后来又在《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中凭借深厚唱功圈粉无数。7月26日,龚琳娜带着《行走的声音——龚琳娜国风音乐会》来到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为惠州市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龚琳娜国风音乐会走进惠州
凭借“神曲”走红的龚琳娜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接受过严谨而系统的专业训练。声名大噪时,她依然关注民族音乐的创作和传播。一直以来,龚琳娜都在寻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从云贵到陕甘、从川渝到闽南、从沿海到中原,在不断的采风中,龚琳娜触碰和感知到了民乐强大的生命力,看到广袤土地上孕育着丰富的精神,她从浩瀚的民歌中汲取艺术养分,为中国民歌演唱赋予新的内涵。
本次音乐会以“行走的声音”为题,龚琳娜将贵州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彝族民歌《大地的母亲》、安徽民歌《十绣鞋》、福建民歌《丢丢铜》、上海崇明山歌《潮水娘娘》、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山西保德民歌《圪梁梁》等搬上舞台,汇聚成一场场国风音乐会,奉献给更多观众。
龚琳娜介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和号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所以在展现民歌作品时,会用当地方言或民族语言进行演绎,使得每首民歌在保持独特风味的同时又有新的解读。
音乐会每到一城,龚琳娜都会与当地儿童合唱团合作,本次来到惠州,龚琳娜与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合唱团合作了《木瓜》《梦想号子》,其中《木瓜》选自《诗经·卫风》。“很多地方的儿童合唱团都是通过青少年宫精挑细选后组成,没想到在惠州一所小学里有这么多优秀的孩子,不单音准、节奏很好,精气神也很饱满。我希望孩子在台上演唱《诗经》的时候,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自豪感,这样以后再去学古诗词,再去了解民歌,就不会觉得很遥远了。”龚琳娜说。
对话龚琳娜
音乐会中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记者:您对惠州印象如何?
龚琳娜:这次来惠州最大的收获是去了海边,学到了惠东渔歌调。广东地区的渔歌调较有影响力,可是我们很少听到。今天我才知道惠东渔歌有26个调,我学了一两个。我希望能够把惠州的渔歌调传唱出去。
记者:“惠东渔歌”是惠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惠东渔歌、惠阳皆歌这一类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民间民俗音乐,在推广方面一直受到地域的限制,您觉得应该如何破解?
龚琳娜:各地的方言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惠东渔歌,在我们不了解惠州方言的情况下,唱起来会很难。但是它的调里面有“啦打啼嘟调”“呵呵香调”等,这些衬祠非常有意思。我很想汇集不同调的衬祠,编成能够从孩童“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可以唱的歌。我想先从惠州这边的衬祠开始,让大家听到惠东渔歌的调,听到之后有兴趣了,大家自然会深入到更多的民间歌曲中。
这几天正在热映的《异人之下》这部电影,主题曲就是《黄杨扁担》,也是用四川方言来唱的。方言歌曲、具备每个地方风格的歌曲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定不要丢掉自己文化的根。
记者:这几年国风热潮兴起,备受年轻人欢迎,您觉得惠州的这些民间音乐又怎样才能既搭上国风热潮,又能吸引到年轻人的目光呢?
龚琳娜:本场国风音乐会主要是由《诗经》和各个地方的民歌组成,我会唱潮语歌曲《回》,也有福建闽南话的歌曲。在音乐会现场,我会带着观众体会不同方言的魅力。用既保留他们原有风格,且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重新创作,让大家能够听得懂,能够爱上我们的国风音乐。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穿汉服,喜欢去各地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古城古镇打卡,对于弘扬国风音乐是个很好的时机,相信未来国风国潮一定会迅速发展。
记者:不少网友戏称您的演出是“行走的课堂”,您在演出过程中跟观众互动很多,这样独特的风格非常惹人喜爱,您能跟我们谈谈这些互动的设计有什么巧思吗?
龚琳娜:大家去听演唱会的时候,不少人会喜欢跟着歌手从头唱到尾。很多人说,我的歌很难唱,也有的人说一点都不了解民歌,与民歌的距离太遥远。所以我就想用一种方式,像流行的演唱会一样,让观众也能跟着唱。
我们这场音乐会叫“行走的声音”,就是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学到哪里,教到哪里,传到哪里。比如,通过喊劳动号子的时候喊出精气神;用学公鸡叫来唱高音,融合很多很巧妙的方式吸引大家去了解我们的文化,让大家真正地了解中国不同的方言、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
南方+记者 糜朝霞 王昌辉
通讯员 钟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