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46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强制实施的,实质上与法律规范的性质和作用差不多。而立法过程,有规定要保证公众的参与,法律法规的草案都会征求公众意见。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强制性标准,也理应扩大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辛省志
责任编辑|陈斌
日前,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公开调研对电动自行车国标部分重要条款的意见,引起了极大关注。这意味着,电动自行车国标的修订工作已经提上议程,且这次修订过程将加大公众和消费者参与的力度。
据媒体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展GB 17761《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工信部下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日前在网上发布了调研问卷,调研内容包括电动自行车最大整车重量、最高车速、脚蹬、电池选择、续航里程、转向灯、电池最大容量、是否带人等重要条款。
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公众非常重要的出行工具,总体保有量约4亿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而目前施行的2018年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相较于1999年版同一标准,2018年版标准现在通常被称为“新国标”,本文以下称“2018国标”)有部分条款备受争议,而且在现实中往往被突破。对新国标再次修订,使电动自行车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更符合公众的需要,已经成为公众普遍的呼声。综合来看,争论较多的集中在以下地方:
一是脚蹬。2018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有脚踏骑行功能”,也就是必须有脚蹬。但实际中,电动自行车的脚蹬是一个鸡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脚蹬完全没用,“有电用不上,没电蹬不动”。电动自行车没电的时候,推行比脚踏骑行要轻松得多。很多人买完车上完牌,就把脚蹬拆了,没拆的也几乎从来不用。
二是后视镜。2018国标并未直接对后视镜作出规定,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整车高度不得超过1.1米,这就导致电动自行车不可能安装后视镜,因为安装之后必然超高。事实上,只要后视镜不是特别高,不超出车把宽度,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甚至对行驶安全是有益的,因为可以减少骑行者扭头向后方看的需要,使其更专注于前方,有利于骑行安全。
三是最高车速。2018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这一车速限制被很多人认为过低,“骑自行车都比这快”。对送外卖快递等需求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快的车速,以便更快送达。
四是最大车重。2018国标下,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千克。这一要求导致电动自行车转向使用锂电池,以获得更大的电池容量,支持更长的续航里程。但锂电池比铅酸电池更容易起火爆燃。尤其是因为整车质量以及造价限制下,很多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没有采用更完善的充放电保护系统,就更容易自燃。
五是电动机最大功率。2018国标要求电机额定功率不得高于400瓦。这一功率限制在公众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必要。车速、加速能力等都可以通过电路进行限制,并不一定要通过限制电机功率来达成。限定电机功率,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载重爬坡等能力严重受限,成年人载个小孩,稍微大点的坡就爬不上去了。在重庆这样多山坡的城市,400瓦的功率限制,让电动自行车基本上失去了使用价值。
六是能否载人。作为技术标准,2018国标并没有直接对电动自行车是否可以载人作出规定,但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鞍座长度不得超过35厘米,这不仅制约了厂家提供骑行者的舒适度,也让载人基本不太可能。道交法实施条例规定,自行车载人的规定,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但不少省份往往规定电动自行车不能载人,或者最多只能载一名未成年人。而电动自行车很重要的一个使用场景,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只能载一名未成年人,让二孩家庭非常为难。
2018国标中有一些规定,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其必要性。比如上文中提及的脚蹬、后视镜、电动机最大功率限制等等。这些限制,从安全角度看并无必要,甚至有反效果,更大大降低了电动自行车的实用性,在现实中这些限制往往被破解。而破解又是“非法”的,会被交警查处。这就导致公众与管理方产生了诸多矛盾,也让公众认为新国标都是一帮不食人间烟火的“砖家”们在办公室拍脑袋制定出来的,根本没有考虑百姓的实际需求。
这样的指责当然过于情绪化,但不可否认,限于当时的情况,2018年制定完成的2018国标在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确实不足,这导致其中一些规定与公众的实际需求产生了较大的脱节。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强制实施的,实质上与法律规范的性质和作用差不多。而立法过程,有规定要保证公众的参与,法律法规的草案都会征求公众意见。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强制性标准,也理应扩大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事实上,2020年国家市监总局公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就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起草和修订都应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出行工具,涉及上亿家庭几亿人的切身利益。新国标有些不合理的规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新国标应该尽快进行修订,并在修订过程中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应该采纳。对公众尤其是有电动自行车通行需求的人来说,国家标准修订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应该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公开调研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标准修订过程中发出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声音。
当然,电动自行车标准,应该在安全和便捷中,取得平衡。有些规定是出于安全考虑所需要的,也不能完全根据大众的要求来修改。比如最高车速、最大车重等。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如果再加上速度快,就不容易刹停。因为电动自行车是和行人混行的,车速快、车重大,一旦撞人,会对行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对车速、车重进行限制,有其必要性。在这方面,国家标准不能因为舆论的压力就放宽要求。但是,对这些条款,应该加强解释工作,使民众更充分了解其必要性,减少民众对标准的抵触。
各城市也应该放开对摩托车尤其是电动摩托车的限制。对车速等有更高要求的用户,可以购买电动摩托车,按摩托车的管理标准上牌买保险,持驾照驾驶。这不仅可以让电动自行车标准少受压力,保障另一些消费者安全便捷的需求,也让交通秩序更便于规范,让道路交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