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缸里的大鲨鱼了吗?这个是锥齿鲨。你们在幼儿园教的魔鬼鱼叫黄魟。”在广州海洋馆的“鲨鱼实验室”展区,游客钟姨在新布置的科普显示屏教孙子认识展示缸内的各种鲨鱼。
今年6月25日,经历六年停业以及翻新工作的广州海洋馆重新开业。但在开业当天,有专家和游客提出建议称应进一步优化科普的内容以及展板的布置。(详情可见广州海洋馆今起回归,有游客建议票价及科普介绍等方面可优化)
近日,南都记者对广州海洋馆进行回访时注意到,目前广州海洋馆的室内展馆已将展示缸旁的亚克力铭牌替换成电子显示屏,对展示物种的文字介绍也更加准确详尽。据了解,广州海洋馆后续还将添加英文对照等内容,并开放研学课程,传播泛珠江流域的珍稀动物及红树林保护等科普内容。
以显示屏代替亚克力科普铭牌
展出物种名称介绍更加规范化
走进广州海洋馆室内展馆,南都记者第一眼就看到了鲨鱼展示缸旁的一台新的显示屏。
此前,“鲨鱼实验室”展区的主展示缸缺乏对展示物种的直接科普介绍,游客必须通过扫描缸旁的二维码在线阅读广州海洋馆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解缸内的物种。
对此,广州海洋馆方面在展示缸旁新设了一块显示屏。南都记者看到,显示屏上展示了对缸内展示的五种软骨鱼类(黄魟、铰口鲨、豹纹鲨、灰三齿鲨、大西洋锥齿鲨)和一种硬骨鱼类浪人鲹的文字介绍。其中,文字介绍包括了物种的中文正名、拉丁文学名以及相关的中文介绍。
“很直观,这下就知道缸里的鱼是什么种类了。”有游客一边拿手机拍下显示屏上的科普内容一边告诉南都记者,她的孙子平时在家里很喜欢看动物纪录片,这次来到海洋馆结合一旁的科普显示屏,可以方便地让孩子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据广州海洋馆副总经理唐宇生介绍,广州海洋馆在过去两周内邀请广东省内多个研究所及高校的专家对展示物种的科普介绍内容进行了重新审定,并撤换掉原有的亚克力铭牌,换上了电子显示屏进行展示。她表示,由于展示缸的物种需要准确展示,所以用电子屏可以更快速地更新科普内容。
南都记者在馆内走访时发现,目前大部分展示缸内的物种介绍不再像刚开业时出现中文正名和商品名混用的情况,而是配上了中文正名、拉丁文学名以及相关的中文介绍。个别物种例如展示的白化珍珠龙趸则用拉丁学名的方式展示出由不同的两种石斑鱼杂交而成的“身世”。
部分展示缸布置更科学
未来还将打造泛珠科普研学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馆内个别展示缸布置也有所更新,使物种的展示更具科学性。
以大鲵的展示缸为例。野生大鲵的生活环境为水流较为平缓的水域,且无需过深的水位。广州海洋馆水族部经理黎伟明表示,馆方经过对专家的咨询,将展示缸内的水位调浅,并将循环水的出水口改成瀑布式,更加接近大鲵的原生环境。
唐宇生还透露,广州海洋馆后续还会在屏幕上添加科普内容的中英文对照以及部分鱼类的特写展示。
据官方资料介绍,过去的广州海洋馆曾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在重新升级开业后,更是以打造“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城市精品海洋馆”为定位,携手广州动物园致力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站式全体验的全国科普教育展示基地。
南都记者从广州海洋馆方面了解到,广州海洋馆正在馆内打造一个重点传播保护海洋生物和对海洋文化、广州泛珠江流域进行科普的研学基地,未来将在基地内开放研学课程,传播泛珠江流域的珍稀动物及红树林保护等科普内容。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