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之际,VC/PE机构迎来一波政策利好。
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9个方面提出32条举措,推动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帮助VC/PE机构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若干措施》提出多项利好支持政策。比如《若干措施》指出要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具体措施包括:做好国家级基金在沪投资服务;提升保险资金投资积极性;支持银行理财资金灵活运用;发挥企业年金和养老金支持作用。
同时,《若干措施》还指出要推动行业联动创新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支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上市;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创新;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多位创投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近两年,一级市场面临资本寒冬环境,新基金募资难度愈加提升,机构募资压力陡增。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将为行业引来源头活水,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随着近年来创新创业的主流范式从商业模式创新转向技术创新,投资硬科技已经成为全行业最大共识。但硬科技的发展周期普遍较长,更加需要耐心资本进行长期投资。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将为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提供助力和支持。
行业联动创新发展的诸多政策,也为行业带来利好。基金管理人的上市有利于机构自身治理更加规范,并且满足外部股东的流动性需求。支持发债、投贷联动的政策,有利于股权投资机构拓展资金来源。深化QFLP试点的政策,也利于吸引外资机构对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进行加码布局。
多措并举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目前,中美创投行业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中国缺少以资产配置为理念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这也是制约创投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次的《若干措施》提到‘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可以说是抓住了创投行业面临的主要痛点和难点。”LP智库创始人国立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据了解,基金会、捐赠基金、公共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是海外基金的高比例、稳定出资人。但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从拓荒发展到走向繁荣的二三十年间,长期资金的参与度仍然较少。
一位服务于社保基金和保险公司等中国境内机构投资人的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国内12万亿的一级股权投资市场中,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的配置大约为6000亿,也就是占比约为5%。而在海外市场,这类长期资金的占比超过50%,两者间是10倍的差距。
为了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若干措施》提出多项利好支持政策。比如第十一条指出,做好国家级基金在沪投资服务,具体包括“加强对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落地服务”“推动全国社保基金加大对本市优质股权投资基金和科技项目的投资布局”“做好国家级母基金、中央企业基金等的对接服务,为重大股权融资项目落地做好配套保障”等。
第十二条指出,提升保险资金投资积极性,“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所投创业投资基金对单一创业企业的出资比例上限”。第十三、十四条中,还提到将银行理财资金、企业年金和养老金等类型长期资金,引入股权投资市场。
国立波认为,对上海当地来说,第十一条更加能够有所作为。主动跟国家级基金形成配合、提供服务支持,这是能够落地的,并且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于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企业年金和养老金方面的政策,可能更多是一种探讨和探索。因为这些资金参与股权投资还面临一些难点和痛点,需要中央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相关制度安排,才能形成更有效的推动力。“但这些政策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表现出地方政府对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重视和期待。”他说。
行业联动带来多元化资金
除了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若干措施》中还提到支持管理人上市、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创新、深化QFLP试点等行业联动的举措,为创投机构带来中长期资金。
其中尤其引发业内关注的是第二十三条指出,支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上市。
依托实施全面注册制及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地提出支持管理人上市的政策。比如2022年4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提出“探索优秀风投创投企业上市安排”。
2021年,广州在印发的《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募资手段,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产品,以及募集保险资金等方式,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其实在海外市场,基金管理人上市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实践,黑石集团、凯雷集团、KKR、TPG均已经走向上市。在中国市场,2015年前后曾掀起PE/VC新三板挂牌潮,九鼎投资、中科招商、同创伟业等均在当时登陆新三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天图投资在港股上市。
一位PE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2015年前后,主要是民营创投机构在寻求上市。现在各地政府鼓励支持创投机构上市,受惠的主体可能更多是国资创投机构。这背后原因在于,近年来,国资创投机构已经成为市场的主要玩家。许多国资创投机构管理规模大、收入结构多,是符合上市条件的。同时,这些国资创投机构拥有一些外部股东,也希望通过创投机构上市的方式来获得流动性。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管理人上市有利于机构自身治理规范性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也可以为股东提供流动性。但目前二级市场较为低迷,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上市的好时间点,很难通过股价体现其真实价值。
《若干措施》中还提到,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支持合格股权投资机构发行5—10年中长期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对此,国立波表示,以往创投机构发创投债、科创债,时间超过五年的比较少。此次提出发行五到十年的中长期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利于股权投资机构拓展中长期资金来源。但对民营创投机构来说,获得评级发债并不容易。通常还是国资背景创投机构有集团评级的背书,然后去发行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