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创新和完善,肿瘤介入治疗正迎来高质量发展。日前,深圳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肝癌介入MDT联盟《TACE指南(2023年版)》解读巡讲2024年第一站活动在深圳举行。
中国介入治疗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中国的介入治疗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一路前行:创新介入器械新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多项技术走在国际前沿,高质量临床研究发表在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刊上,许多国际主流指南采用了来自中国的数据;建立了多个高水平的临床队列,为中国介入医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全国各地巡讲推广普及了介入技术,比如肝癌介入与多学科治疗就举办了数十场活动,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数十万人次的医生接受了肝癌多学科治疗和精细介入治疗理念;科普工作不断推进,多部科普著作得以出版,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选择了介入治疗。
滕皋军院士表示,中国介入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学习与相互进步,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多年来和国际各大主流介入放射学会保持着良好关系,一直在进行频繁的学术交流。现在,中国介入治疗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崭新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很多方面做到了引领国际。滕皋军院士表示:“通过中国介入医师的不断努力,中国介入医学一定会走在前沿、领跑国际!”
“主力军”介入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第四大手段
大会名誉主席、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肿瘤学科带头人窦永充教授表示:介入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治疗手段得以在临床实施。以针代刀,将大手术变成小微创是肿瘤治疗领域的巨大创新,微创介入不再需要进行传统大手术,只需一根细细的导管或穿刺针就能在体内实现精准治疗,这一微创治疗方式让患者避免了传统手术的风险,对人体创伤非常小,患者恢复比较快,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窦永充教授介绍,这种“针尖下的手术”为众多中晚期肿瘤患者延续了生命,其成为肿瘤治疗中继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放疗之后的第四大支柱疗法。
“针尖下的手术”为中晚期肿瘤患者创造“生机”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华侨医院董文广副院长表示,随着临床技术和治疗理念的进步,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治疗的“主力军”,介入治疗与靶免治疗形成局部+系统的“组合拳”,能帮助越来越多的中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临床上的介入治疗手段多样,除了介入栓塞化疗,还有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介入消融以及放疗等。
“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来说,传统的手术切除及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可能因病情进展导致效果受限,肿瘤介入治疗凭借独特优势,在此类患者群体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原本被认为无法治愈或者预期生存期较短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长期生存。”董文广副院长表示。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肿瘤治疗一大新方向,肿瘤介入治疗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