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人形机器人行业点评:Figure 01人形机器人在Open AI大模型的加持下可灵活与人类互动对话,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事件Figure AI宣布与Open AI合作13天后,于3月13日发布人形机器人Figure01的最新演示视频,Figure01在OpenAI大模型支持下,既能识别出静态物体,还能判断人类动作。在持续的多轮对话中,Figure01展现出其在上下文回溯、推理、多任务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我们认为,Figure01的表现体现出人形机器人在多模态大模型等软件端的加持下可以实现更强大的具身智能效果,人形机器人未来商业化落地可期。视频解读:Figure01在Open AI大模型的加持下可进行互动对话,听懂人类指令并自主决策执行。Figure01+OpenAI能够做到:1)详述其周围环境;2)在决策时运用常识推理。例如,“桌子上的餐具,像那个盘子和杯子,很可能接下来会被放到烘干架上”;3)将含糊的高级指令,如“我饿了”,转化为符合情境的适当行为,比如“递给那个人一个苹果”;4)用简单的英语解释为什么它执行了某个特定的动作。例如,“这是我能够从桌子上提供的唯一可食用物品”。OpenAI赋能Figure01以视觉推理和语义理解,神经网络算法快速输出动作指令。Figure01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非遥控操作),并且以实际速度(1.0倍速)执行,Figure01将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和通过板载麦克风记录的语音转录文本输入到一个由OpenAI训练的多模态模型中,这个模型能够同时理解图像和文本信息,Figure01机载相机以10hz的频率拍摄画面,随后神经网络以200hz的频率输出24个自由度动作(包括腕部姿势和手指关节角度)。创立于2022年的Figure AI在商业化方面取得快速进展,已获英伟达、微软、Bezos、OpenAI等多方巨头投资。Figure AI创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家致力于研发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初创公司。2023年,公司从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头的投资者手中筹集7000万美元,用于加速其首款自主人形机器人Figure01的开发和制造。2023年10月,Figure AI正式推出Figure01,Figure01身高约170cm、体重60KG,可实现20KG的有效载重,移动速度1.2米/秒,续航达到5小时。2024年2月底,Figure AI宣布完成了6.75亿美元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升至26亿美元,投资方包括:Microsoft、OpenAI创业基金、英伟达、Jeff Bezos、Parkway Venture Capital、Intel Capital和Align Ventures等。Figure01在自主学习、识别判断、多任务处理方面持续提升,实际应用场景逐步拓展。1)2024年1月,Figure01就掌握了制作咖啡的技能,这一成就得益于端到端神经网络的引入,使得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和纠正错误,仅需10小时的训练;2)2024年2月,Figure01实现在仓库中工作的行为,自主完成了一个典型的物流环节任务——搬运空箱,Figure01已经在执行真实的物理世界任务,拥有自主导航、识别箱子和任务优先级排序的能力,且这些能力能够迁移推广至其他类似的任务当中。主要观点与投资建议具身智能是AI的终级形态,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具身智能的实现依赖于AI领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因果推断技术、移动导航与规划技术等。我们认为,Figure01在Open AI大模型的加持下更加接近“类人”状态,即可以实现更强大的具身智能效果,反映了AI对具身智能的良好赋能作用,具身智能是AI的终级形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曙光可期。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目前正处于“0-1”向“1”不断加速靠近阶段,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特斯拉等人形机器人厂商引领行业发展,国内和国外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形成不断利好催化,一方面从软件端来看,全球AI巨头不断精进创新产品频出,AI赋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另一方面从硬件端来看,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2025年量产为目标,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经历B样结束、定点、C样、小批量量产等迭代历程,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后续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英伟达GTC大会的召开、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厂商的成果展示等等。建议关注技术壁垒高、价值量高、国产化率低的环节,建议关注:①总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②传感器:汉威科技、东华测试等。③减速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中大力德等;④丝杠:恒立液压、贝斯特等;⑤电机:鸣志电器等;⑥设备:秦川机床、华辰装备、日发精机等。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国产厂商导入特斯拉供应链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潜在供应商环节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