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美联储明晨大概率保持利率不变 会否明确后续降息路径
资本诗人
2024-05-21 21:46:38
0

  北京时间2月1日(本周四)凌晨将迎来美联储今年首个议息决议。

  回顾2023年最后一场议息会议,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依然保持在22年以来最高点。同时,这也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第四次暂停加息,此前分别为2023年6月、9月、11月。当日美联储发布的点阵图还暗示将在2024年降息三次。

  明晨美联储是否会保持停息步伐,并进一步释放降息信号?

  目前,市场普遍关注美联储是否会释放更多、更明确的降息信号,以及降息最早在何时提上日程。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向澎湃新闻表示,本次议息会议美联储将继续维持利率不变,这已成为市场的普遍共识,会议的主要关注点将在于美联储对于后续降息路径,包括首次降息时点以及节奏的表态,以及对于放慢缩表步伐的讨论。

  “我们预计美联储不会在本次会议上释放出明确的降息信号。”白雪表示,首先从年初高频数据来看,美国经济仍保持较强韧性,降低了美联储在1月会议上就讨论降息的迫切性,也给美联储留下足够的时间窗口,观察后续几个月的通胀与经济数据,再释放出关于降息路径的更为明确的信号。其次,考虑到近期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经济下行较慢背景下,确认通胀是否能以合意的速度继续下行,也仍需要时间。因此,美联储将对过早的降息预期表达谨慎态度。不过,白雪预计,本次会议美联储可能会就放慢缩表步伐的计划提供相较12月更多的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此次开会不会降息,转而将看点集中在美联储对于未来通胀率和经济走势的判断上,从而寻找何时降息的蛛丝马迹。这次会议决议可能会提及降息的条件,即通胀率降速稳定、经济明显放缓等,但对于何时降息不会释放特别清晰的信号,以便给政策留下回旋空间。

  美国四季度增速超预期,是否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

  在今年美联储第一场议息会议开始的前一周,美国第四季度GDP初步数据出炉。

  1月25日,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初步估算,美国2023年第四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经季调环比年化增长率为3.3%,高于此前2.0%的市场预期,前值为4.9%。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美国高级经济师崔晓向澎湃新闻分析称,美国四季度实际GDP超出彭博预测。与预期相比,大部分上行的惊喜来自于波动较大的库存类别。在上一季度贡献了1.3%的超额增长后,与预期造成拖累相反,四季度库存类别成功为整体增长贡献0.1%。消费增长也略强于预期的2.5%,稳健增长2.8%。剔除波动较大的贸易和库存因素,国内最终销售额(衡量最终需求的较佳指标)的增长率仍为2.7%,表现亮眼。总体而言,美国2023年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长2.5%,增速高于2022年的1.9%,远远超过12个月前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测。

  白雪认为,这一数据不会对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走向造成本质影响。主要是因为,尽管美国去年四季度GDP增长数据好于预期,但支撑去年经济增长的要素将在2024年弱化,经济进一步放缓的趋势并没有改变。2024年美国财政支出退坡对经济的支撑力度减弱、劳动力市场降温,以及高利率对经济的压制作用还进一步显现,全年经济增速将近从2023年的2.5%下行至1.5%左右。

  除美国四季度GDP数据外,同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美国四季度PCE物价指数环比折年率从前值2.6%回落至1.7%;核心PCE环比折年率2%也符合预期。白雪提及,经济温和下行、通胀持续回落,为美联储可能实施“预防式降息”打下基础,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走向不会改变,但将具备更大的政策空间。可以看到,当日GDP数据公布后,市场也并未出现明显的“紧缩交易”,降息预期变动不大。

  胡捷分析称,目前看来美国经济仍然维持着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延后了市场预期的美联储降息时点。两个因素会促使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一是价格指数的增长率向2%的目标值稳步迈进;二是高息副作用显现,经济增长变得乏力。目前看这两个因素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表现可以让美联储在短期内开始降息。

  美联储降息窗口或在6月打开

  美国劳工统计局1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12月CPI涨幅回升至3.4%,超出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增长3.9%,略高于3.8%的市场预期。

  崔晓表示,通胀数据应比强劲GDP更能影响货币政策走向。总体而言,尽管货币紧缩,但美国经济表现仍超出预期。此外,近几个月的通胀率一直低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预期。PCE物价指数报告以及更重要的2月初对CPI季节性调整因素的修正,将比GDP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走向影响更大。强劲的增长可能会激起人们对通胀重新加速的担忧,而GDP统计的是以往的数据。“随着实际通胀率的下降和劳动力市场的疲软,我们仍然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份开始降息,风险倾向于在春季提前降息。”

  “目前相当部分华尔街人士预期美联储在3月份降息,我认为过于乐观。”胡捷表示,美国去年12月核心CPI同比增长率为3.9%且降速缓慢,这种情况下开始降息,风险过大,一旦通胀率出现反弹,将扰乱货币政策的节奏。况且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指标都表现良好,高利率对于经济的抑制作用并没有成为紧迫的现实,美联储完全有回旋空间再观望一段时间。综合来看,今年年中之后,通胀有望接近目标值,彼时考虑降息是比较恰当的时机。

  白雪分析称,近期数据仍然延续了此前“冷热不均”的趋势。去年12月居民收支增速仍高,显示消费仍有一定韧性,2024年1月Markit制造业与服务业PMI也均有所回升;但通胀稳定回落,1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继续回落至3%以下,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12月耐用品订单以及新房销售增速均下滑。短期数据波动性较大,尚未形成统一趋势,但总体来看,美国经济与通胀总体仍处于温和下行的趋势,短期内尚不至于恶化至需要启动很快降息的门槛。这意味着数据上并不支持美联储过早开启降息。

  “出于预防性降息的考虑,美联储可能最早在2024年二季度(5月或6月)开启首次降息,下半年再降息两次,这意味着降息节奏并不连贯。”白雪提及,历史上看,美联储曾多次在经济走弱信号增多时选择“预防式”降息,以防止经济过快降温。此外,预防式降息能够避免经济超预期下滑,令降息周期更加平缓,从而使高利率可以维持相对更长时间,也有助于继续遏制通胀反弹风险。

  2023年12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曾传达出“预防式降息”的理念。鲍威尔表示,经济走弱、甚至“弱于趋势的增长”都不是降息的必要条件,降息可能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需要,会在通胀回落至2%以前降息以避免紧缩过度。

  截至1月31日早些时候,芝商所CME Group的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1月维持利率在5.25%-5.5%不变的可能性为97.9%,下调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2.1%;预期3月维持利率5.25%-5.5%不变的可能性为58.8%,下调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40.4%,下调5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0.8%。

相关内容

郑中设计(002811)7...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4年7月31日收盘,郑中设计(002811...
2024-10-28 22:53:29
5月24日涨停复盘:正虹科...
今日(5月24日)两市1313只个股上涨,3851只个股下跌,成交...
2024-10-19 22:54:01
阜博集团(03738)公布...
智通财经APP讯,阜博集团(03738)公布2024年中期业绩,收...
2024-10-08 21:51:12
鹏翎股份:高管高贤华拟减持...
  鹏翎股份1月11日公告,持股0.0413%高级管理人员高贤华计...
2024-06-13 21:53:01
王健林卖出!已完成工商变更
  王健林卖出!已完成工商变更  见习记者 闻言  继北京万达广场...
2024-06-04 22:27:32
比亚迪上新:汉唐荣耀版车型...
  继通过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将插混车型带入“7字头...
2024-05-22 21:55:20

热门资讯

美驻俄使馆警告:“极端分子”或...   3月8日电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7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布警告称,监测到“极端分子”正密谋未来几...
牛市多长阴 周线图:日线图:小时图:个人观点:黄金的上一轮大牛市从1999年9月开启,持续至2011年9月结束,...
番禺区举办2024年公共租赁住... 8月9日下午,番禺区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举行了2024年公共租赁住房(公租房)公开摇号配租仪式,标志着...
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 证券时报记者 聂英好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带来两项议案与多项建议。针对医药行...
聚焦全球政经格局,把脉中国“以... 专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 ...
异动快报:春秋电子(60389... 证券之星6月4日盘中消息,9点43分春秋电子(603890)触及跌停板。目前价格10.31,下跌9....
伊利辟谣员工女乒决赛做侮辱性手... 南方+记者获悉,近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国队包揽金银牌,陈梦4-2赢下比赛获得...
港股异动 绿叶制药(0218... 绿叶制药(02186)现涨近3%,截至发稿,涨2.84%,报2.9港元,成交额392.59万港元。消...
以创新为路标 探寻医药产业新质...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创新药”这一医药行业的“当红炸子鸡”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
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全方位务实合...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题:中非全方位务实合作动能澎湃——来自中非企业家大会的观察新华社记者潘洁、谢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