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姻幸福吗?
有人说,激情浪漫,又甜又粘。
有人说,平平淡淡,味同嚼蜡。
有人说,相互猜忌,貌合神离。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作家东西的《回响》,聚焦隐秘情感,解剖婚姻真相,给出了独树一帜的答案,荣膺第11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主人公女警官冉咚咚在侦破一起凶杀案件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丈夫有疑似出轨的迹象,由此深陷婚姻迷局。
她在寻找案件真相的同时,也在深度勘探自己的婚姻,不断向内心发起较量,最终修复自我,走向了成熟。
婚姻是一场奇妙而漫长的旅途,两人何其有幸成为心手相牵的同路人。
只有始终保持初心,完善自我,携手成长,才能迈过生活的道道关卡,让婚姻之路走得更稳当、更幸福、更长远。
冉咚咚出生于高知家庭,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警察学院毕业后,她进入西江警察分局,因为智力超群,思维缜密,很快成长为破案高手。
同时她性格开朗,气质出众,多才多艺,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的对象。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来家里与父亲探讨文学评论的西江学院教授慕达夫。
慕达夫知识渊博,潇洒倜傥,一打照面,就让冉咚咚的目光“像柔软的指头,在他脸上轻轻一按便飞快地缩回,似乎不是看他而是在测试他面肌的弹性。”
两人互生好感,确认了彼此崇拜的眼神,坠入爱河。
冉咚咚主动约慕达夫在书吧讨论文学,赞扬他“你好厉害”、“真了不起”。
她不管工作多累,只要跟他一拥抱,身上的疲劳顿时一扫而光,仿佛他是她的西洋参含片。
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公园,哪怕只有一小时的空闲,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亲吻。
在海量多巴胺的刺激下,两人浓情蜜意,同频共振,就像嚼烂了的口香糖,撕都撕不开了。
水到渠成,他们顺理成章地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婚后,她爱他的才华,经常静静地坐在一旁看他写作,有时一看就是两个小时。
她看他的长发,完全是指挥家的标配;看他的鼻梁,就像看着一座她想攀登的山峰。
她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想到他,吃到好吃的会给他打包带上,即便深夜也会给他送去。
她会在他滔滔不绝时出其不意地喂他吃一口水果,当然也包括喂他一个长长的热吻。
而慕达夫也喜欢拥她入怀,为她朗读自己撰写的文字,就像分享刚刚出炉的烤牛排。
他舍得把大把时间浪费在她身上,哪怕他论文写作正灵感四射,但只要听到她的呼唤,便立刻关掉电脑去陪她,好像她是案发现场,他必须第一个赶到。
在由恋爱关系转变为婚姻关系的三年里,冉咚咚和慕达夫沉浸在又甜又黏的浪漫与被爱之中。
即使偶尔因为小事吵了几句,他们很快就和好了,而且比之前更加的甜蜜。
处于口香糖期的夫妻,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享受亲密关系的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好的婚姻一定是有爱情的。
初遇的悸动、热恋的激情、新婚的爱意,让每一对夫妻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滚烫的感情里,让彼此的“情感账户”保持着丰盈。
他们相信彼此,相信理想,相信天长地久的幸福时光,就像相信明天太阳一定会升起那样,这就是婚姻的意义吧。
感情的悄然变化是在冉咚咚怀孕之后。
结婚刚两个月,慕达夫就像申请重大课题一样,向冉咚咚提交申请要一个孩子。
看着慕达夫如饥似渴的表情,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冉咚咚,二话没说就点头同意。
呕吐恶心、身材走样、情绪不稳……强烈的孕期反应让冉咚咚备受煎熬,慕达夫每天为她做可口的饭菜,细心呵护着她。
女儿出生后,冉咚咚对丈夫的爱做不到一心一意了,她把所有的时间倾注到了女儿身上。
而慕达夫比她更爱女儿,为了亲女儿的小脸,他半天刮一次胡须,生怕胡须扎伤女儿的皮肤。
他们一家三口经常抱成一团,他亲女儿一口,她亲女儿一口,然后他们再互亲一口。
女儿学会亲脸后,一家人就玩“多米诺骨牌亲”:
他亲女儿一下,女儿亲她一下,她再亲他一下,或者反过来,女儿先亲他,他再亲她,她再亲女儿。
随着时间推移,冉咚咚和慕达夫感情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孩子和双方父母身上。
冉咚咚逐渐不再关心慕达夫的文章,也没时间和兴趣听他朗读精彩片段。
她觉得丈夫的声音不像从前那么好听了,身上的气味再也不能为她解乏。
就是给他买衣服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精挑细选,只要抓到一件差不多的就算是完成任务。
而慕达夫也在冉咚咚的“满不在乎”下,失去了取悦她的渴望和兴趣。
他能做的,是逐渐懂得等待,慢慢学会迁就,默默承担起家庭的柴米油盐。
其实,他还爱她,她依旧信任他,只是婚姻的浪漫和美好逐渐淡出日常,曾经浓烈可见的爱情渐次退居幕后。
占据他们空间的,是女儿,是扑面而来的生活琐碎,以及少了些温度和细节的二人世界。
他们的爱情,已经被切分成母爱、父爱、亲情以及家庭的责任,就像一杯鸡尾酒,全搅在了一起,哪怕再怎么摇晃,也分不清辨不明。
即便相处变得模式化,共同的话题少之又少,但爱和信任依旧维系着两人的感情,让两人心手相牵,实打实地过着平淡的日子。
在婚姻的这个时期,爱情被分享,理想被转移,伴侣感情此消彼长,平庸生活占据上风。
只有彼此适应改变,相互理解包容,才能填补爱情的罅隙,纾解育儿的压力,过好五味杂陈的生活。
没想到,爱情的保鲜期是如此的短暂。
从女儿6岁开始,冉咚咚和慕达夫走进了情感的深水区。
冉咚咚能记住案件的每个细节和日期,却常常忘记给他挑选衣服,以致于当她发现了慕达夫内裤的破洞,才惊觉自己多年未曾给他买过内裤。
工作的压力也让她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能与慕达夫斗起嘴来。
她开始以他吃大蒜过多拒绝亲吻,接着以他身上酒气太重拒绝拥抱。
当然,慕达夫也变了,经常在无聊的时候喝酒,酒杯越变越大,甚至夜不归家。
他们已经懒得为对方分泌多巴胺,纯拥抱的次数逐步递减,亲热指数几近跌停。
尤其是在接手轰动全城的“大坑案”凶杀案后,他们的情感裂痕更是一点点扩大。
突击办案的巨大压力,让冉咚咚变成了一个高度多疑敏感的人。在调取案件录像资料时,她无意间发现了丈夫在酒店的开房记录。
这让“爱情的理想主义者”冉咚咚瞬间崩塌。
她渴望有永恒的爱情,然而慕达夫的疑似“出轨”,让她陷入了痛苦煎熬难以自拔。
于是,执念和猜忌不可控制地蔓延滋长,冉咚咚开始像审问犯人一样审问丈夫,简直就是办案人员在排查嫌疑人。
慕达夫确实遇到了文友的诱惑,但他在最后时刻守住了道德底线,也守护了冉咚咚的理想。
但纵然他百般解释退让,冉咚咚依旧揪住他不放,从伪装层挖到真实层再挖到伤痛层,让他疲累至极,几近崩溃。
最终在徘徊与纠结中,冉咚咚选择了和丈夫离婚。
在“大坑案”水落石出之际,功成名就的冉咚咚与慕达夫作了一次倾心交谈。
面对冉咚咚“你根本就不爱我”的追问,慕达夫几句话戳痛她的心窝:
“别以为你破了几个案件就能勘破人性,就能归类概括总结人类的所有感情,这可能吗?感情远比案件复杂,就像心灵远比天空宽广。”
“你能勘破你自己吗?”
“相信,你才会幸福。”
冉咚咚由此开始警醒、反思,重新评估自己:
“其实在怀疑丈夫出轨时,自己也早已开始暗恋下属,我也并不是可信的。”
“我怎么会变成这样?明明被他感动了却对他恶语相向,我怎么活成了自己的反义词?”
“有几个人的心理经得起这样的深挖,包括我自己。”
“我能改变吗?”
她反复叩问心灵的秘密地带,才发现自己从未真正的看清过自己,还没勘破如此复杂的人性。
内疚让冉咚咚重新认知了自己,也唤醒了深埋心底的爱意,仿佛获得了一种救赎,对慕达夫产生了新的“疚爱”。
她的焦虑感随之缓解,心里就像冰河解冻,拥有了新的选择的可能。
人到中年,婚姻步入中盘,有风雨,也有浪花,谁都不敢保证只有唯一的爱情。
这是任何夫妻都会经历的一个时期,也是婚姻关系最危险的时期。
在心灵与现实的碰撞中,勇敢地直面自我,了解自我,修正自我,才能激活感情,和解人生。
故事的结局激荡着沉重而悠远的回响。
“你在想什么?”他问。
“想自己,你还爱我吗?”她问。
“爱。”他回答。
一问一答,闪烁着人性之光,映照着婚姻的理想和现实。
冉咚咚有魅力,也有缺点。她在婚姻的不同时期,既有浪漫之旅的激情,也有行至半途的迷失,更有人到中年的痛彻感悟。
但无论哪个时期,她都能追求理想,反躬自省,直至面对那不可直视的人性,展现了一丝英雄的气象。
罗素在《论婚姻与道德》中写道:
使婚姻保持快乐并实现其社会目标的那种爱并不是浪漫的,而是一种更亲密、更深情、更现实的感情。
婚姻复杂,更是修行。唯有共同努力,双向奔赴,用心经营,才能浇灌出婚姻的幸福花。
正所谓: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